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是我校残奥冠军班首届毕业生。朝气蓬勃是他们的本色,奋发向上是他们的精神,勇攀高峰是他们的座右铭。
残奥冠军班的学生通过四年的联合培养养成了学习认真、训练刻苦的好习惯,无论是在思想水平、知识储备,还是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社会认可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残奥冠军班学生参加2016里约残奥会,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2枚;在读期间获得其他各级各类赛事金牌79枚、银牌25枚、铜牌30枚。其中1名学生作为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团”成员参加近20场宣讲,并获得了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称号及2019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1名学生通过IPC运动员领袖培训考核,获得“光荣的残奥运动员领袖”认证,为在国际上发挥中国运动员领袖作用创造了条件。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免试入学工作在残疾人运动员群体与社会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效益不断凸显。新华网、央广网、新浪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也对残疾人运动员免试入学工作给予了关注。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北京体育大学免试招收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函》(教学函[2015]5号)文件精神,为落实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培养工作,自2015年起与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体管中心”)开始合作办学,开设残奥冠军班。该班免试招收2008年以来残奥会有关项目国际赛事冠军获得者进入本科运动训练专业学习。目前残奥冠军班已招收42名学生,涵盖乒乓球、游泳、举重、轮椅网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射箭、射击、田径、自行车10个项目。
残奥冠军班采用全日制脱产教育的模式,根据北京体育大学与体管中心签订的协议,学生在体管中心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其中,该班学生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本科培养方案》全部课程要求为主体,涉及通识文化课、运动训练专业课、残疾人体育特色课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教学内容。我校以学生培养为核心,按照当年的训练竞赛规律,精心组织残奥冠军班每年的招生、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突破学期制和寒暑假制,全方位试行灵活弹性的教学模式,四年间共派出教师24人次,总计授课学时1264学时。在此基础上,体管中心结合优秀残疾人运动特点,开设一系列特色课程:如体能训练课、心理训练实验课、残疾人体育医学分级实践课和社会实践与培训系列课程等。特色课程的开设,是加强残奥班教学服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新举措,既为残奥冠军班学生开拓了专业知识研究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新领域、新渠道,也有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
为进一步充实残奥冠军班第二课程建设,体管中心本着教书育人并重的理念为残奥冠军班各年级组织了社会实践和培训系列活动,包括志愿活动、外出参观学习、英语角、网络慕课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体管中心根据学生参与情况进行档案记录和考核,将学训结合落到实处。系列课程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社会工作技能,陶冶情志,增长知识,营造和谐、文明、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成为推动残奥冠军班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基石,通过与文化课教学内容紧密融合,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
此外,遵照中共中央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为方便教育、管理、监督残奥冠军班学生党员,凝聚学生党员思想,体管中心还成立了学生临时党支部,加强党团员教育,努力践行“三全育人”。
四年的试点运行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仅成果丰硕,还逐步完善了符合免试入学条件的竞赛项目及残疾程度的界定,建立了国际分级师对残疾人运动员组织身体功能面试评估以及残奥冠军班群体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为解决相关问题和保障大多数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根本利益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而且随着相关教学活动的陆续开展,也打消了部分持观望态度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顾虑,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训体系解决了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励更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水平,为国增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