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
    研究生导师
  • 人才培养
    本科培养
    研究生培养
    留学生培养
    教学教务
    国际交流
    下载中心
  •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
    学术活动
  • 训练竞赛
    训练工作
    竞赛成绩
    裁判团队
  • 党团建设
    党建工作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学院团总支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管理
  • 校友联络
    校友风采
    校友名单
  • 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
    研究生导师
  • 人才培养
    本科培养
    研究生培养
    留学生培养
    教学教务
    国际交流
    下载中心
  •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
    学术活动
  • 训练竞赛
    训练工作
    竞赛成绩
    裁判团队
  • 党团建设
    党建工作
    群团工作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学院团总支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管理
  • 校友联络
    校友风采
    校友名单

研究生培养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中期考核

培养方案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中期考核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培养方案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文时间:2013-05-16 撰稿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高教、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选修第二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l、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2、运动项目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3、全民健身的理论与实践;

  4、一般运动训练学;

  5、运动竞赛学的理论与实践;

  6、运动项目职业化与发展。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期间,第一年为课程学习时间,后两年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如遇特殊情况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入学前工作满一年及以上;

    2、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达到规定分数;

    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体育期刊0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拟申请提前毕业者,需本人在第三学期中期考核结束后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所在教研室和院系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长审批,并按有关文件执行。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年。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未按时毕业的研究生,以肄业处理。

四、培养方式

    l、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2、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各教研室成立3—5人的指导小组,成员应主要是研究生导师,可接收中青年教师参加导师组。导师组在教研室领导下开展指导工作,可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以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罐。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硕士生进行思想教育;制定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计划和科学研究T作计划;组织实施培养过程。

  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负责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组织安排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工作,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研究生存选定导师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其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6、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各培养单位,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者,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7、各专业成立本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导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箭、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五、课程没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硕士生至少修满36学分方能毕业、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8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12学分,专、lk方向课4学分。课程设置见当年《研究生教学手册》。

    (一)公共必修课    。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外国语

    (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应能够反映本学科学位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基础厚、内容新、专业面宽、知识商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各专业要坚持按二级学科设课,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群体优势,安排最佳教学阵容。

    学生必须在本专业基础课中至少选学12学分,在本方向教研室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修满4学分,在选修课中选学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

    (三)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补修两门由导师指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六、课程考核和毕业

  硕士生的课程考试,一般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必须进行闭卷笔试。其中课堂考试占60%,其他考核占40%。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考试60分以上获得学分,75分以上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考试结束后,成绩单由任课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盖章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未参加当年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不取得学分,研究生院不组织补考。需重修和重考方能获得学分。

  在读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研究生院认定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方可申请学位。具体要求见相关规定。

  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选修校内外国语课程并考试合格(获得4学分),或参加国家外语六级(或其他语种的同级别)考试达到规定分数(不计学分),可以毕业。

  根据硕士学位要求,外国语必须达到国家外语六级(或其他语种的同级别)考试分数,方能申请硕士学位。

  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外语考试由校内统一单独命题,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并申请硕士学位。

   社会实践通过后获得4学分才能毕业。

   论文双盲评审通过后可以毕业并可以参加答辩。    .

   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各专业应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安排。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深入运动队或项目管理中心进行实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等。

   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相结合。在学习期间,研究生应参加体育社会调查和学术会议的服务工作一至二次,并利用假期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考察,撰写考察报告。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2学年较为适宜。

    研究生不得免修社会实践,必须获得4学分,具体要求见《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l、论文研究范围要体现专业特点,应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的:

  2、论文的选题、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和对社会主义体育科学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3、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能运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来阐述和分析;

  4、应能设计掌握和运用本研究课题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研究方法;

  5、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或新见解;

  6、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之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7、硕士论文要求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图表清晰整齐,装帧要符合要求。

  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工作计划,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后方能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研究生开题前,应完成与题目有关的有较大信息量的文献综述。开题工作由导师所在教研室负责,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前三周进行,以及时改进提高论文质量。在向学校正式申请提交论文前一个月,由学位分委员会和培养教研室组织论文预答辩,及时发现和改正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评审按照《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及相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案的审定、执行与检查

  培养方案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执行。

  培养方案的修订由研究生院组织,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按照要求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各专业培养单位要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Copyright © 2018 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邮政编码:100084 竞技体育学院邮箱:scc@bsu.edu.cn 院长信箱:sccdean@bsu.edu.cn